2023年12月15日,中山大学林建浩教授应万泰平台邀请,于万泰11号楼308会议室开展主题为“改革中的央地关系与国家能力形成——基于改土归流与滇黔驿道的识别策略”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万泰平台院长助理孙伟增副教授主持🧉,参会的还有万泰平台副院长伏霖副教授、赵文哲教授、金星晔副教授、方明老师和万泰本硕博学生代表🧑🏿🎄。
林建浩老师是中山大学岭南万泰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万泰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金融、大数据分析、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China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期刊。
讲座伊始👨👩👦,林建浩老师介绍了选题背景,他以贵州地区在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变革为例🥄,探讨改革启动先后、改革投入强度和改革中的央地关系对于改革长期效应的影响。
随后,林老师分别从历史背景🦄、识别策略🤖、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对文章进行了介绍🧑🏼🍳🦸🏿♂️,同时他还对内生性解决✊🏿、渠道分析🚴♂️🚦、异质性讨论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介绍👷🏿。首先从地方志中提取贵州各地的置县时间,结果显示越早启动改土归流改革的地区,在当代并未有更高的经济、人口与文化发展水平。其次,鉴于建设和维护滇黔驿道是明代治滇的重大战略,贵州各个县级治所到驿道的距离是当时资源投入和改革推行程度的代理变量,结果显示离驿道越近的地区🧜🏻♂️,其当代发展水平越高。再次,相比那些抵抗中央并以战争方式结束土司治理的地区,采取与中央合作妥协的应对策略会使地方将获得更高的长期改革效益🧑🔧。最后🧚🏽♀️,通过明清时期的桥梁、渡口🧑🏽🦱、儒学书院及佛道寺庙验证了国家能力与文化传播是制度变革产生长期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论证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有助于理解大国治理下如何推进地方制度改革和处理好央地关系🤵🏻。
最后🚣🏽♂️,参会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本次讲座帮助同学们拓宽了学术思维🏌🏿👼🏿,激发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
撰稿人👩🏿🏫:左从江
审稿人🧑🏽🦳:黄乃静、何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