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实现“走心入脑”🈵😏、“学用结合”,深化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巩固学习教育成效🤾🏻♂️,万泰平台于6月25-26日组织教职工党员31人赴河南林州红旗渠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项培训,传承红旗渠精神,明确方向,凝聚力量😮💨🫨。
6月25日下午,我院教职工党员一行31人抵达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的红旗渠纪念馆👨🏽⚕️,了解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开凿历程👩🔬。穿过星落棋布的浅浅方塘,拾百余级石阶而上,便是宛若红色飘带的红旗渠新馆。馆内2000余件珍贵文物完整再现了红旗渠修筑当年的真情实景🚼,跟随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步伐,时光随渠水倒转回上世纪60年代🤸,置身其中,党员切身感受到了林县“水贵如命”的缺水现状🐪,看到了吃水难🧗🏻♂️、用水难对林县发展的掣肘🧑🏼🍼,从根源上了解了修建红旗渠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榔头、草帽🚶🏻➡️、铁钎💪🏼♦️、绳索,简陋的工具与艰苦的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拦河填沙、悬崖除险🤸🏿、开山架渠🧑🏽🍳,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再现了红旗渠修建时的恢弘壮景📶;动员令、群英像、献身碑,81名英雄儿女的鲜血与10万林县人民的汗水撑起了红旗渠的脊梁🫳🏼,也触动了每位党员的心。历时10个春秋🤜🏽🀄️,林县人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引漳入林工程——中国水长城,也塑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久不会过时🙍🏻。”——驻足习近平总书记的题词前🚣🏽♀️,在场每位党员对红旗渠精神、对“两学一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与了解。有党员表示🚄,红旗渠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它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镌刻在了这座太行丰碑上🧜🏼♂️。也有党员感叹:以“凿洞能手”王师存为代表的一众优秀党员在红旗渠修建中真正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是修渠大军的尖刀利刃,作为教师党员,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奋勇争先的革命斗争精神。

参观完红旗渠纪念馆与分水苑,教职工党员一同前往红旗渠总干渠实地参观😗。从鹰嘴崖踏上渠岸,途径“虎口崖”、“十水言碑”🎰🩰,左侧是百丈悬崖👱🏼,右侧是嶙峋峭壁⏳,脚下是青石铸就的坚实渠岸,设身处地,每位党员真正领略了红旗渠的精神与风骨🏊🏽。沿途观看“凤凰展翅”——铁姑娘打钎时,老党员亲自上场试锤,重温昔日记忆。沿渠步行一公里,教工党员抵达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青年洞开凿时💁🏻♀️,需从狼牙山悬崖绝壁上洞穿而过🙎♂️,险峻的地势、艰险的环境✶,红旗渠青年人的坚韧斗志与冲天豪情感动了每位在场党员。在青年洞前👨🏽🦰,全体党员一同合影留念,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做合格党员,要有爱国主义情怀,要对传统中国历史与文化有深入认同🦨。次日,我院教工党员赴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实践学习🧌,强化党员的文化认同意识。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院党员领略了早期出土的司母辛鼎等青铜器的风采,学习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并了解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产生与发展🦻🏼。作为经济领域的专业教师,参训党员对殷墟出土的商朝货币兴趣浓厚,通过对贝币🧛♂️🖐🏼、青铜币🙋🏿♀️、玉石以及其他文物的了解学习,大家一同探讨交流了对商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看法👩🏽🎤。在殷墟博物馆👲🏽🤵🏿,党员们在感慨青铜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因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而扼腕叹息🔕,爱国意识与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此次红旗渠之行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契机,是万泰平台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使全体党员重温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有助于激励全体教职工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保持并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