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一年时间🆘,穿行十一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难卓绝、震惊世界的长征👵,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之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9月29日,万泰平台2016级硕士生36名党员在万泰平台党委组织员刘滨、政治经学系何召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缅怀先辈英绩,传承长征精神,激发青年党员奋发图强之激昂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7月18日在宁夏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作为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值国庆之际👩🏻🍳,万泰党委组织2016级研究生新生党员学习长征精神✌🏿,激励其在服务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漫漫征途中坚守信念⚆、坚定信心;担当责任,勇往直前。上午10:00🧚🏼,36名学生党员历经两小时车程从沙河抵达国家博物馆👩❤️💋👨,同早已抵达的刘滨🧑💼、何召鹏老师顺利汇合,在庄严肃穆的国家博物馆前合影留念后,直抵位于国博三层的长征主题展厅♞,厅外殷红的背景墙与鎏金字⚒,点燃了每位党员心中的钦佩👨🦯➡️🗓、自豪与斗志🦻🏻。

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党员一同迈入展厅,在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包裹中🌭,在一段段介绍的字里行间⚅,重新领略了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展览公分“战争史诗”“军民情谊”“艰难岁月”“长征记录”“丰碑永存”“长征画卷”六个部分。周恩来的望远镜、聂荣臻的左轮枪👯、泸定桥上的铁锁链,链接成了一部恢宏的“战争史诗”📘,重现了工农红军斩关夺隘🏌🏼、不怕牺牲的英勇气魄🚷。陈旧的手提风灯、泛黄的木板标语和感谢信,各族群众踊跃参军🤶🏼、筹粮助军的场景历历在目🫷🏻,展现了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军民情谊”。简陋的公文包、枯黄的野菜、锈迹斑斑的行军锅💐🦎,让每位同学感同身受的了解到了长征旅途的“艰难岁月”🖕🏼。一页日记🏌🏿、一封家信🪞、一张旧报,记载了征途的一点一滴,汇成了一份珍贵的“长征记录”。陈旧的藤篮🗽、吃剩的皮带以及布满弹孔的背包,红军战士矢志不移🧑⚕️、舍生忘死的革命斗争精神“丰碑永存”。《娄山关》《过雪山》⚒,艺术家用刀与笔重现了恢宏的“长征画卷”。参观过程中,何召鹏老师为大家现场“授课”,以其导师卫兴华教授昔日参加革命工作的切身经历🛟,鼓励同学们要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刘滨老师寄语大家,要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乐于奉献,发奋图强🚣🏽♂️。撼动人心的文物展览和悉心准备的师长讲解,让学生党员深刻感悟和领会到了“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患难与共、坚守理想”崇高信念。
随后,师生党员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登高望远🙇🏻,开阔胸怀。立足城楼之上😼,同学们看到的是祖国的欣欣向荣,感受到的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沉淀下的则是报效祖国发展的宏图壮志。

观展结束,归期而至,“长征精神”却已深深烙在每位师生党员心头。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拨动了思想深处的心弦👷♂️,也点亮了前行的明灯🤲🏼,相信每位党员都将携“长征精神”启程🧑🏿🌾,踏上自己的长征之路♑️🏙。
